红烧肉作为一道传统名菜,深受人们喜爱。五花肉经过洗、切、炒等简单的基本烹饪步骤,普通人便可以做出“肥而不腻,瘦而不柴,软烂适度,色泽红润,味道浓香,鲜美可口,平中见奇”的五花肉。
经典名菜——红烧肉一、文人墨客的红烧肉
中国烹饪自古传承,与中医一样有着自己的理念。例如在《吕氏春秋》中,伊尹对商汤说“味道的根本,水最主要,另外还依靠五味(酸甜苦辣咸)、水、火、柴、相辅相成,用料先后、如何变化,这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,而掌握了这些,对烹饪才能如同阴阳变化、四季轮转般自然地烹饪出美味的食物。”
这哪是是贤君名臣,分明是两个吃货的美食交流会!
红烧肉作为一道已经传承上千年的经典菜式,最早可有追溯到南北朝时期。而在北魏时期贾思勰所著的《齐民要术》中对红烧肉做法进行了详尽的记载,做法和所用调料与现在基本类似,而当时的红烧肉被称作“懊肉”,人们对其评价为:“恣意饱食,亦不腻,乃胜懊肉”。
说到红烧肉,与其密不可分的文人便是苏东坡,作为千古诗人和吃货的苏轼,写下了《猪肉颂》,用以推介红烧肉。这算是最早的美食博主了。
爱作诗,更爱做红烧肉的苏轼到了明清时期,喜爱红烧肉的人们对其进行了改良,美食家袁枚在其所著的《随园食单》中详细记录了红烧肉的配料选取以及使用方法。在现代,红烧肉则是毛泽东一生最喜爱的荤菜。
红烧肉传承至今日,便有了无数的拥护者。活到岁的张学良、学者胡适都十分喜欢红烧肉。现代对多地长寿老人饮食习惯进行统计发现,都有吃猪肉的习惯,红烧肉是其中最受喜欢的做法。
二、不同地区的红烧肉
作为一道广受欢迎的菜品,在不同的地方形成了不同的特色。
浙江东坡肉,由于在制作的过程中将大量绍酒装入坛中,酒香与肉香混合,酒香存远而形态独特。毛氏红烧肉则是加入大量干辣椒,肉香中带着香辣、麻辣的风味。到了上海等地,则有用腐乳烧制红烧肉的习惯。
根据不同地区人们的口味,红烧肉中也会添加咸鱼、春笋、梅干菜等。
三、重要原料——猪五花肉
猪五花肉作为红烧肉的原料,直接影响红烧肉的品质。
而 的五花肉有七层,包括三红(瘦肉层)、三白(脂肪层)、一层猪皮。划重点:上好的五花肉不是五层,而是七层!
上品五花肉而真正上好的五花肉,外层瘦肉红如桃花,中层瘦肉红如玛瑙,内层瘦肉红如紫玫瑰。三层瘦肉从内向外,红色由深至浅逐渐变化,但是经过冷冻的五花肉瘦肉颜色略深。与白如玉的脂肪形成对比。
挑选五花肉的时候,肉皮不能干、不能有毛,无不良气味,肉紧实有弹性且不粘手。这样的五花肉才是新鲜的肉。
四、调料对红烧肉的调节作用
黄酒:黄酒本身醇厚爽口,在烹饪过程中,可以去腥增香。黄集中少量的酸和少量的糖,使得黄酒味道浓厚。黄酒与其他食材反应,产生大量香味。
黄酒黄酒为江浙地带常用,湖南地区则习惯用自酿米酒或料酒;而川渝地区则习惯加入醪糟。
老抽酱油:红烧菜式的主要选择,老抽色深,有轻微粘性,有独特的酱香,味道丰富协调。十分容易给肉染色。部分地方喜欢熬制焦糖染色,但肉容易变黑。福建地区习惯使用红曲米汤汁染色。
老抽糖:在红烧肉中加糖,一方面是炒糖给肉上色,另一方面糖可以提鲜去腥解膻。而红烧肉中根据不同的口味,可以添加冰糖、砂糖、红糖等。
葱和姜:葱蒜中蕴含的葱蒜辣素、姜精油等物质,去腥解腻,赋予了红烧肉特殊的香味。
葱姜五、烹饪方法的影响
猪肉去腥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:
(1)水焯法:猪肉沸水下锅,可以使得猪肉表面蛋白质迅速变形,保存肉中营养。冷水下锅则由于受热缓慢,营养流失较多。
(2)油炸法:80~℃的短时间油炸,可以使肉表面迅速定型,保存水分和营养。炸过头肉则偏硬。
(3)冲水法:将猪肉在水中浸泡1小时,并加入黄酒姜片,可以洗去毛细血管中的血水并除腥。
六、一份科学的分析的数据
一般红烧肉的制作流程如下:猪五花肉切块→色拉油煸炒→添加黄酒、白糖、老抽酱油→加水烧开→小火焖煮→收汁装盘。
中华饮食博大精深,一道看似简单的红烧肉,可以成为无数人的心头好。但是中华菜谱却有些坑。坑就坑在适量,比如猪肉适量,水适量,葱姜、食盐、料酒少许,永远都没有一个可以参考的准确数值。而许多菜谱提供的数据,却是根据多年厨师经验总结下来。参考意义不够大。
当中华经典红烧肉与科学研究方法结合,使得一切数据可以量化。四种调料——色拉油、糖、老抽、黄酒不同比例的影响、加水量、以及焖煮时锅底温度对红烧肉口味的影响。
以g五花肉为基础,各主要调料如下表, 量为红色加粗字体。
即,在g五花肉中,添加盐6g、葱20g、姜20g、色拉油g、老抽王40g、黄酒g、白砂糖40g。此时配方效果 。四种主要调料对红烧肉口味的影响程度:色拉油用量老抽王用量黄酒用量糖用量。
g五花肉在红烧过程中,添加g水焖,焖时间为60min,锅底温度为℃,此时口味 。不同步骤对口味的影响程度:焖锅底温度加水量焖时间。
热爱生活,热爱做菜。而来自科学分析的红烧肉,则是出于对生活、对科研、对美食的热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