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癜风疗效 http://m.39.net/news/a_6185445.html
10年+上海小店课题组
策划
跟俞菱逛马路
出品
每周六
原创
若干年之后,当到了年爷叔说的半退休年龄,或者到了年爷叔80岁正式退休,他是否会记得年,台湾人林老板烧鲁肉饭给他看的那个上午,从这个上午开始,他跟一碗鲁肉饭就密不可分,一个上海鲁肉饭的故事,一家上海小店的传奇,至今有24年,故事从这一个上午发端。如果我们不装逼,到餐厅吃饭,你最乐意支付的就餐费用是多少?——人均~元,还是人均20~30元?在上海市中心,在花园饭店、老锦江饭店、淮海中路商圈,哪里还有后一种就餐标准?人均20~30元,有饭、有肉、有菜、有汤!我列举部分菜单:鲁肉饭,11元孔肉饭,14元菜肉馄饨,15元面筋塞肉,10元咸蛋肉饼,10元蔬菜,3元蒸蛋,4元猪爪*豆,8元腌笃鲜,10元萝卜排骨,8元金针排骨,8元麻油鸡,8元番茄蛋汤,14元花生,3元百叶丝,4元海带,3元鲁蛋,2元以上经典搭配:鲁肉饭(11元)、蒸蛋(4元),计15元。我曾大吃一顿:鲁肉饭(11元)、蒸蛋(4元)、面筋塞肉(10元)、蔬菜(3元),计28元。这次采访,我们倆人又大吃一顿:鲁肉饭(11元)、炒肉末豆腐(14元)、猪爪*豆(8元)、蒸蛋(4元)、白米饭(3元),计40元。大吃一顿,也大吃一惊!同一时代,20年历史的餐厅,流传下来的已属罕见,大部分均已“升级换代”,几乎见不到低于50、60元的菜……与初心。鲁肉饭——为何能坚持24年,为何能坚持如此低的价格,小店亏损吗,房子不要缴房租?有多少疑问与猜测,我们就将有多少感慨和感恩!跟俞菱逛马路专访台湾风味小吃店老板——上海爷叔严邦灿。爷叔说,常来吃饭的8、人,都是在这家小餐厅吃过次以上。我和你们是一样的,也是在这家店吃过次以上的人啊!上海长乐路号,台湾风味小吃店,24年+上海小店,很多上海人的集体食堂!这是集体食堂,更是集体记忆!不是一碗鲁肉饭,是24年来每一碗鲁肉饭!1为何不涨价我问爷叔为何不涨价。爷叔说涨了啊!刚涨过。我最近刚好吃过,没有涨啊!爷叔说,10月23日,鲁肉饭涨了1块钱。涨了1块钱——怪不得感觉不到,爷叔啊!这家小店,从年开始,一碗鲁肉饭从5元出发,涨到11元,费了24年时间。年,上海同行台湾鲁肉饭一碗10元,你用了24年时光,你终于追上了同行,你战胜了24年前的一碗鲁肉饭,涨了1元!年,经典搭配是鲁肉饭+蒸蛋,8元。24年之后,经典搭配还是鲁肉饭+蒸蛋,15元。24年,涨了7元。我心里好奇,如果到这家小店吃元饭菜,大概是有挑战性的!我十分荒诞地继续追问,为何不涨价,爷叔像一个行家分析给外行听——如果鲁肉饭涨了,其他菜不涨,就将客人赶到集中到炒菜,这样炒菜来不及。如果炒菜涨价,客人就转向鲁肉饭,鲁肉饭就来不及。等我反应过来,懊悔怎么没有问,鲁肉饭与炒菜一起涨呢? ,爷叔以涨价难为情的,结束了这个话题。他说难为情,对吃了十年、二十年的老客人。这里是他们的食堂,这里也是他们舌尖上的上海。涨价,对于爷叔,相当于面对~个每一个人,对每个人打一声招呼,~个招呼,是难为情的。爷叔已经有24年难为情,与24年抹不开脸。我说爷叔是有情怀的。爷叔很不好意思,说稍微有一点吧。爷叔,你是怎么成为这样的上海爷叔的?2如何开了24年24年上海餐厅是什么意思?上海老餐厅还有:保罗餐厅(31年),葡萄园餐厅(31年),我家餐厅(30年+),玲珑餐厅(29年+),兰心餐厅(30年+),绿雅酒家(30年+),茂隆餐厅(30年+年),毛豆阿姨(20年+),白家餐厅(36年+)......其实不多。在中国,餐厅往往就是客厅。一座城市的餐厅,也往往是一座城市的客厅。多少欢聚,多少话题,多少海派史?这家餐厅位于长乐路花园饭店后门,这里曾被称为上海旗袍一条街。鲁肉饭没有变,可周边旗袍店已经变得几乎认不出来了,尤其年疫情之后。每每我走过,都要数一下旗袍店数量增减,后来越数越糊涂,索性不再心算。因为心酸。我们与一座城市的关联,是由具体的一个一个细节、场所组成记忆。一些细节、场所消失了,一些以变得不认识的方式消失。对于湍急的河流,唯有不变,方弥足珍贵。一些老客人因办公室搬迁,一些人离开了上海,一些出国了,但是她们总会回来。像当年一下,坐下来,吃一碗鲁肉饭。也许你已经品尝过全世界高级美食,你也品尝过生命的酸甜苦辣,此刻,一碗鲁肉饭是所有温馨的岁月,是我们对于一座城市的——定定神,找找*。2年前后,房东曾经有出售房子给爷叔的计划。因涉及办证无法绕开*策循环。要办证,餐厅就要先停下来,将营业性质变回居住性质,再办房卡……一家店为何能够在长乐路坚持24年,爷叔的说法太简单——每次都有几年的房租预缴在房东那里。好在房东也十分仗义。不是自己的房子,还开成了成功案例,对于上海小店,这很罕见。命运,多少是偶然促成的?多少个不经意的因素,甚至不得已的原因,聚合在一起, 成就上海爷叔?3为何是鲁肉饭?在开这家上海小店之前,爷叔也是经历失败的人。站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叶,爷叔一定想不到几十年后,成为一家卖鲁肉饭的餐馆小老板。那时,爷叔是一家多人上海某化工厂副厂长。因一时*气,拍台子走人。但很快就慌了神。出来找方向,既没了方向,也没了工作,甚至没了职业底气——学历又不是本科。老同事在《新民晚报》广告栏的缝隙中看到招聘广告,当年有很多这样的豆腐块广告,一些被我们称为中缝广告。老同事说适合你。爷叔拿着报纸就去面试,竟是比当年高考还激烈,几千人只录用6个人。幸运,爷叔是其中的一人。说是港资企业,其实化工厂是台湾人林老板的。当年化工厂,在严格环境管理的台湾,是要向外走的。爷叔身上作为一个上海人的优点凸显出来。买房子,换美金,各种参观地陪,细心,尽职。该干的活干得漂亮,该缴的钱全部上缴。看得见的钱,看不见的贪心,都清清爽爽。拿人钱,尽人事,良好地表现出上海人的契约精神。上海爷叔的火爆脾气还是没有得到教训。为林老板的房产证,闹到上海市房地产管理部门。大概满屋子都是爷叔的嚷嚷声。当年有五个朋友玩得好的,有人提议开一家小饭馆赚钱。很快,想法进入实质性操作。每人一万块收拢起来。这五个人当中,走出一家 的上海餐厅——上海滩餐厅老板朱虹。爷叔就要离开这家化工厂。林老板不放爷叔走,这是 一个上海员工。林老板还有交关上海事体要爷叔管。5个人凑了5万开餐厅?我出资20万给你开!爷叔传奇就此登场。林老板真的出资20万给爷叔开起小饭店。人生开始的地方,往往多盘桓,迟疑,尤其站在这个上游并不知晓一生的内容。一上手就一百多平方,所有的问题就有一百多平方,各种问题一定一起来。菜品问题,店铺管理,盈利问题,自身动力问题。今天坐在我的面前,是一个有20多年开饭店资历的爷叔。如溯流到年那几个月,你会发觉,爷叔并非天生。就一家普通的上海炒菜的小饭店,没有特色,开了不足一年,就开不下去了。爷叔将房子租给另一个开餐厅的人。这时林老板点拨他,卖鲁肉饭,甚至将台湾小吃菜单写给他。可爷叔吃没有吃过鲁肉饭。但一吃,就与这种味道相伴终身,这是传奇中的传奇。爷叔说,那时候鲁肉饭很时髦。林老板带着爷叔到处找鲁肉饭吃。一家在淮海中路上的天鹅阁,具体地点应该在东湖路和襄阳南路当中。一家在延安西路、凯旋路的清叶。餐厅都是台湾人开的。几十年过去了,爷叔还记得,那鲁肉饭真香。林老板将配方写给他,但比例没有讲。爷叔烧出来的鲁肉饭,味道不好,药味很重。林老板还发来菜单,一个孔肉饭7块钱,有孔肉,有蔬菜,有大虾。而7块钱是一份蔬菜的价钱,没有办法做。这么便宜的价,怎么做?那时候,爷叔的产品管理肯定是失败的,质量不过关,定价只考虑成本。可是,专门采购的设备从台湾发到林老板的太仓工厂,再由工厂的车辆帮忙带到上海。汤缸、蒸箱、蒸蛋蛋缸……跟车子来的还有两大包台湾调卤的料。林老板出钱,出设备,指方向,写配方,出食材,甚至具体到写菜单,可是爷叔还是没有做出一碗味道过关的鲁肉饭。圣诞前,林老板终于从美国回来了。爷叔说,那时林老板已是亿万富豪。亿万富豪林老板站到爷叔小饭店,显得饭店缩小了许多。林老板说我烧给你看,但在你的店里烧,我难为情。将爷叔带到家里。家是新房子,又是一通添置炊具。砧板、菜刀、勺子。林老板在一边做,爷叔一边看。林老板就现场教了爷叔半天。这半天是12月11日的半天,12月12日爷叔饭店就正式开业了。从此之后,12月12日都是一个仪式性的日子。从出资,到指方向,到带着吃鲁肉饭,到写配方,到从台湾运来设备,到亲自烧给爷叔看,后来还亲自设计门面,请舞校老师制作餐厅灯笼,一步一步推动,直至正常营业。林老板还未放手。一天到晚到店里给爷叔鲁肉饭打分,但分数从来没有超过80分。留下这个20分,是留给爷叔一辈子追赶与努力的绩效。这 一招,是教给爷叔产品的管理。后来爷叔提升菜品,也是按照这个方式打分的。生意就起来了!舞校的、舞蹈团、青年舞团、芭蕾舞团的女孩子,走路外八字的,都喜欢吃爷叔的鲁肉饭。爷叔报出几个名字,今天都是大名鼎鼎的舞蹈家。当年小店还在水城路上,当年他们还都是学舞蹈的学生。春节也舍不得停下来了,小工回乡过年,叫上父母一起顶上。中午父母上班,晚上自己干。有时干着干着,天就亮了。爷叔整宿整宿地忙碌,不知疲倦。爷叔的人生 次获得满堂彩。那一年,手机还是大哥大,握在手中,一副豪横夸张模样。那一年,还没有永和豆浆。永和豆浆出现在上海的时候,就开在爷叔小餐馆隔壁,比爷叔晚了一年。那时候,钱真好赚。爷叔感概。一个星期收入一万多。一天收一千多,那时候房价便宜,可以买两平方。这特别重要,在一个人事业的起步阶段,通过一次密集型爆发,将他的商业潜能全方位激活。——对产品的体验,对客户的认识,运营的感觉,对事业方向的明确,不只是赢得金钱。被激发的还有生命的善意。4《罗拉快跑》命运的曲线将以多种面孔出现在我们生命里。有一些是我们乐于谈及的贵人,有一些却是以不得已的麻烦出现,掺进时间的长河。河流有了海拔,遥远的前方总归是大海的方向。看电影,《罗拉快跑》,电影里的命运错愕,想着只是一部电影,也就释然。其实每个人生都是一场场分镜头的《罗拉快跑》,哪一步都是几百几千个偶然性的结果,又是几百几千个偶然性的开始,导致所谓的命运。而当我们回首往事,人生当中没有一个贵人都不好意思。所谓贵人,不止是物质的有形的帮助,习得的重点还应该在言传身教的力量。我常从爷叔嘴里听到没有书面的只有口头彼此承诺。这个古风,还是来自爷叔的贵人台湾林老板,甚至买房,彼此的要求,都是嘴上讲好就好!有一个承诺在,就如一块白绢,明明晃晃写在两个人中间。做到这一步的,能让多少国人汗颜?其实所谓贵人很简单,在传达善念的时候,他人便是你的贵人,你也可能是他人的贵人。不是要等到一个巨大无比的行为,才想到珍惜,才叫出他的名字——贵人!善念的传导就像坏情绪的传导。爷叔的涨价,难为情的。从一个贵人,到小餐馆积累了8、个贵人,涨价,怎么不难为情呢!将12月12日作为长乐路店正式开业的时间。为什么?他问我。又像自问自答,因为年12月11日,那一天,台湾人林老板亲自烧鲁肉饭的日子,是爷叔烧出台湾鲁肉饭的日子。有了12月11日,才有了12月12日。这是多么简单的因果关系,简单到没齿难忘!建立在善念之上的偶然,才有了长乐路上这一家24年+上海小店,才有了那一碗鲁肉饭!以温情满满的廉价,喂养了我们多少平淡的日子。因为一碗鲁肉饭,那些平淡的日子,有了传奇。5爷叔,多少感恩你!爷叔说,人啊大多10年一个想法。他曾经的想法是赚到养老的钱。后来就不是了。爷叔用了一句马云句式——今天,不是店离不开我,是我离不开店了。好像创业成功的标志是——退休后,有一个地方可以继续上班。爷叔快乐地上班,——每天等三顿饭有什么意思!他在物色一个接班人。到年,台湾风味小吃店30周年,爷叔计划退休。他将海选一个接班人。自己还会一周上一天到二天班。如果身体吃得消,这样半退休再干7年,干到80岁,那时年。好的爷叔,等到了年,我们吃货们一起来为这家上海小店庆祝。等到了年,我们祝福爷叔!我们吃货组团来为您庆祝!对接班人有什么要求?处女座的急性子。这个人要具有服务意识。所谓服务客人,是从客人进来直到客人出去。服务很简单,反过来,真到反过来,反彻底。当店铺开业了,剩下的全靠服务细节。这样的体会,爷叔说有20点。我记录了10点:1、不能站在客人旁边,那有压力,要离开一米远。2、客人随便坐,要一直瞄着,客人稍一抬头,就要过去。3、遇到生客,给他划几个菜推荐。这个时候,不要闲着,忙着自己的,眼睛不停地注意着他。4、人很满,客人进来了,要赶紧收拾桌上吃完的碗筷,不是接待这几个客人,后面还有。5、点好菜,如炒猪肝、烧汤,都要烧一会的,看也不要看,接待其他人去。6、过去点钞票找零,客人有些不好意思当面点零钱,就将找零散开递给客人,让客人一目了然。过去用钞票,找零都要准备好的新钞票。拿到新钞票总是开心的。7、20秒一个客人。一分钟3个客人,10分钟30个,保持半小时,否则烧饭来不及了。一天得做斤米饭,电饭煲千万不能随便揭,揭了就不熟了。8、还有凳子与厨房供应能力的配比。20秒一个人,怎样的配比 ?9、到这个程度,考验指挥的人。控制外面进来的人,再快要出问题,控制收桌子速度。10、、这个老客户基石,基石增加而不是减少,才能开年!……他畅想,找一个人,小店可以做到50年。他再找一个人,小店可以做到80年。再找......爷叔,反过来思维,也包括鲁肉饭的价格的吧!将价格做低,你有多少对世人的悲悯。忙碌时,爷叔也要端盘子。伺候人的工作高级吗?爷叔转叙一个遥远的故事。在沙漠中一个小国,约旦安曼,上海滩鼎鼎大名的杜月笙的女儿杜美如,一口上海话的上海女儿。年,杜美如夫妇在安曼开创了 家中餐厅——中华菜馆。菜馆名气很大,约旦国王、王后业经常去吃中国菜。你知道吗,端盆子的是谁?杜月笙的女婿,杜美如的丈夫。每一个端盘子的爷叔,都值得我们敬重。采访的地点,原先设想就近在花园饭店, 爷叔搬到了百盛地下麦当劳喝咖啡。爷叔说,10块钱的咖啡跟0块一杯的咖啡,他喝不出来差别的。爷叔深居欲望横流的市井,满意地喝着一杯麦当劳咖啡。其实这是爷叔的又一次客户思维,不让我们破费!今天,沿着马路,绅士化运动轰轰烈烈,不断出现的咖啡店,在提醒着我们,年快结束了。一些小店停业,业主装修后再加价出租,商业升级。爷叔,你幸好没有升级。你的升级是花钱换了勺子、碗筷。更多人所谓的升级换代,都是产品价格的升级换代。不是你所言彻底反过来思考。一些国营商店,所谓的老饭店,升级的更是冷漠。爷叔的小店却更像一家国营饭店——想的是如何让我们吃得起!我到店里补拍照片,采访结束。爷叔按照自己的作息,下午2点下班。一转眼我发现他站在门外,赶出来拍他在小餐馆门口的照片。他只是正好在开一辆停在门前的共享单车。爷叔嘴里打着招呼,骑着自行车,沿长乐路向茂名南路方向,消失在上海的滚滚红尘里。亲爱的上海爷叔!尾这篇文章,我写一家上海小店的成长,与上海爷叔的成就!24年来,那些来来往往的我们,对某些商业那是赚钱的人头,或叫赚头,也叫韭菜。而对一些小店,24年来来往往的我们,却有了依赖,有了恩情。小店意义,也许是存在着,温饱着我们。多少年过去了,多少年一回首,才诧异万分,爷叔你还在这里啊。彼此相认的,原来是一碗鲁肉饭。爷叔菜单上的鲁肉饭,为何不是另一个叫法:卤肉饭?卤是一种做法,是混合技艺的一个动作,如同炸、爆、烧、炒、溜、煮、氽、涮、蒸、炖、煨、焖、烩、扒、焗、煸、煎、塌、卤、酱、拌、炝、腌、冻、糟、醉、烤、熏……鲁与卤,不一样。鲁,有了文化地理,就有了人格面相。你看爷叔菜单:鲁肉饭,孔肉饭。不止是指代一种饭的品类,还指向一种文化皈依与中国认同。一碗鲁肉饭,24年过去了,还是那种本色,一口下去味蕾挺拔,满口温情,温饱我们肠胃,还有心肠。像河姆渡遗址发现的年前的先人,在历史的上游,端着那片文明的碎片,在一碗饱满的米粒上,搭上一勺梅干菜烧猪肉,或遥远的探望。是的,我们的舌尖,我们的味蕾。因为一碗鲁肉饭,从此我们拥有了上海,才拥有了城市、马路与人!谢谢上海爷叔!谢谢一碗鲁肉饭!话题
谢谢上海爷叔!
年+富民路保罗酒楼保罗酒楼是90年代红极一时的本帮菜馆,留存下很多回忆。从最初的4张台子,到如今一整栋的红砖老洋房,里面的装修还是从前的年代风格,桌椅、台布与灯饰……不论这个世界如何变化,走进保罗酒楼,还是老味道。(店址:上海市富民路号)年+新乐路葡萄园这家陪伴了新乐路31年的葡萄园在年关了。之前去店里拍摄的时候,店主高阿姨就对我说:“我从小姑娘辰光开店,开到现在快60岁做外婆了,都是地道上海老味道,但现在生意是越来越难做了,要是房东把房子收回,我也想退休了…”高阿姨很无奈地讲,房租一直在涨,人员成本也在涨,但就是菜价没法涨啊!(店址:上海市新乐路55号)年+进贤路蘭心餐厅走到进贤路,我常常会在茂隆和蘭心之间犹豫,今天吃哪家?蘭心一共7张桌,楼下5张,楼上2张。70多岁的老板娘唐阿姨天天在店里忙着招呼客人,排队时间虽长,但落座后 是秒上菜,红烧肉、酱鸭、酱爆猪肝…(店址:上海市进贤路号)年+江西中路绿雅酒家与南京东路垂直的江西中路上,有两栋年建造的 历史建筑,一栋叫“上海大楼”,一栋叫“上海小楼”,都是年代装饰艺术派风格。两栋楼间有家开了30年的上海本帮菜馆,名字叫“绿雅酒家”。油爆虾、响油鳝丝、*鱼小馄饨…招牌必点!四喜烤麸、上海熏鱼、糖醋小排,都是很地道的上海味道。(店址:上海市江西中路号)年+常熟路毛豆阿姨毛豆阿姨醒目的户外广告,树在华山路延安路口贵都大饭店门口。毛豆阿姨的价格也一路攀升。马蹄肉饼子炖鸡蛋68元,豆豉辣炒回锅肉68元,家常老豆腐58元…舌尖告诉我,这里的食材精挑细选的。我喜欢吃的蒸肉饼,厚,嫩,两个咸蛋*。这里人气旺,聚集了一群老客人。(店址:上海市常熟路弄)年+宛平路白家餐厅白家餐厅在宛平路一个上海弄堂里,所以为弄堂菜,至今36年历史,是我们找到的老店当中的大哥。白家餐厅的蟹粉狮子头是经典,店主白先生说,关键还是坚持手工自己剥螃蟹拆蟹粉。狮子头上能看到整块蟹脚肉。(店址:上海市宛平路弄12号)年+陕西南路玲珑餐厅在陕西南路这条超级流量马路上开了29年的小餐馆,看着襄阳路服饰市场的起落,一座座高楼商场平地而起,写字楼里的老客人换了一批又一批,小餐馆依然在这里。再次找回这里,还是没有忘记,要点一盘腐乳汁空心菜,拌着白米饭就很香。时令菜通常无法快速入菜单,老板心中自有隐藏菜单。(店址:上海市陕西南路57号)年+进贤路茂隆餐厅80岁的张阿婆一点都不凶,30年守着上海茂隆餐厅。讲到她的爷爷曾是四马路上利查餐厅总经理,后来么都被拆白*骗光了……店里的家常红烧肉、雪菜笋丝肉丝都是地道的本帮米道。阿婆不扩张店面,因为要保证质量。(店址:上海市进贤路号)年+华山路我家餐厅我家曾是多少人的家,开了30多年的小餐馆,也是很多明星来上海打卡的地方。毛蟹炒年糕,真是浓油赤酱属于上海人喜欢的鲜甜口味,酱油河虾也是可以一个人消灭一盘的。推荐大家隐形菜单里的南乳空心菜,是用玫瑰腐乳汁炒出来的,很小时候的味道。(店址:上海市华山路弄7号)年+台湾风味小吃在上海,元能吃什么?到爷叔小餐馆,我们做一个傻傻的试验!菜单如下:鲁肉饭(11元)、蒸蛋(4元)、咸蛋肉饼(10元)、咖喱牛肉土豆(18元)、青椒猪肝(16元)、番茄炒蛋(14元)、红烧大排(14元)、百叶丝(4元)、海带(3元)、鲁蛋(2元)白饭(3元)实在吃不下。 打包带走。结账,块还找零一元。阿姨说,大杂烩,烧面 吃!(店址:上海市长乐路号)跟俞菱逛马路视频号这部电影是丹青老师的《线条的盛宴》,刚刚在上海油罐艺术中心首映。木心先生说:原来你们什么都不知道啊!《线条的盛宴》由《局部》导演谢梦茜及团队用心打造出品,他们曾三度前往山西北朝地下墓室壁画,三度穿越1年,陈丹青老师站在画画师傅当年站立的位置,现场叙述,惊心动魄。上下集整整2小时,不止2小时的不知道——木心先生,原来我们什么都不知道!对于线条,我是无知的。我司空见惯的线条,是城市的笔直的,垂直的,缺少想象力,冰冷的,只求高度的,硬的线条。我们从年这样的线条当中来。北朝师傅的线条,哪怕只是墨汁,是手握毛笔的,羊毫、狼毫...在北朝师傅手中,一律变得色彩斑斓的。这些1年前的线条,一出土,就要石破天惊!埋没的终将石破天惊,所谓权威的终将掩埋。这些北朝师傅似乎早知道这个道理。首映那天的上海夕阳特别美,公元六世纪的线条,当也是彩色的。跟俞菱逛马路视频号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#个上一篇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