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东坡肉和它的来历。
东坡肉俗称红烧肉,属浙菜菜系,薄皮嫩肉,色泽红亮,味醇汁浓,酥烂而形不碎,香糯而不腻口色、香、味俱佳,深受人们喜爱。烹肉之法在《炖肉歌》中可见奥妙:“慢着火、少着水,柴火罨焰烟不起,待它自熟莫催它,火候足时它自美。”东坡肉是用猪肉炖制而成,一般是一块约二寸许的方正形猪肉,一半为肥肉,一半为瘦肉,入口肥而不腻,带有酒香。慢火,少水,多酒,是制作这道菜的诀窍。
说到东坡肉的来历,肯定就要提及苏东坡了。宋代人周紫芝,在《竹坡诗话》中记载:“东坡性喜嗜猪,在*冈时,尝戏作《食猪肉诗》云:“慢着火,少着水,火候足时他自美。每日起来打一碗,饱得自家君莫管。”其实在*州期间,苏轼就亲自制作红烧肉并写下《猪肉颂》诗:“*州好猪肉,价贱如粪土。富者不肯吃,贫者不解煮。慢著火,少著水,火候足时它自美。每日早来打一碗,饱得自家君莫管。”东坡肉虽然在苏轼贬居*冈时就出现,但在杭州任职时的东坡肉更为出名。在苏轼重新被起用调到杭州作官时,西湖已被葑草淹没了大半。他发动数万民工除葑田、疏湖港,把挖起来的泥堆筑了长堤,后来被称为苏公堤。老百姓为了赞颂苏东坡的功德,到了春节时就给苏东坡送猪肉,以表示自己的心意。苏东坡收到了猪肉,就叫家人把肉切成方块,用自家的烹调方法烧制,连酒一起按照民工花名册送给每家每户。但家人烧制时,把“连酒一起送”领会成“连酒一起烧”,然而烧制出来的红烧肉,更加香酥味美,食者盛赞之,是改进版的红烧肉。此后被人们命名为“东坡肉”,并名扬四海。
不知读者也喜欢吃东坡肉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