腊月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赶大集,这些传说习

治疗白癜风的知名专家 http://www.baidianfeng51.cn/bdfrichangbaojian/jiatingshenghuo/4780.html

时间过得好快,一眨眼就腊月二十六了。正式进入春节倒计时。

我儿子幼儿园的群里,老师发来了一张表格,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制作类似的表格,认识春节的风俗习惯进行礼仪打卡。

春节近在咫尺,却少了以前翘首以盼的心情,现在的年味越来越淡,过年越来越随便。

我记忆中的春节,满满都是盼望和欢乐,感觉一年最重要的就是过年,大扫除、年茶饭、贴对联、放鞭炮、新衣服、压岁钱、三十儿全家守岁……

林林总总,那些儿时的小确幸,现在想起来还是回味无穷,充满幸福。

物质的丰富,让我们感受不到新衣裳、年夜饭带来的喜悦感,仪式的精简,让春节变成和日历上的每一天都无所差别。

为了给孩子的童年留下美好的记忆,传承家的温暖和珍贵的情感,让我们把过年重视起来,把过年的仪式感搞起来。要给孩子讲讲过年的来历和习俗,同时带领孩子一起去实践。

腊月二十三

灶王节

腊月二十三是北方的小年,南方大部分地区是腊月二十四,这一天又称祭灶节、灶王节、扫尘日。

俗话说“二十三,糖瓜粘”,过小年时,人们会买糖瓜、糕点等供奉灶王爷,把旧的灶神画像揭下,在把新请回来一灶王像贴上。祈求灶王爷嘴甜一些,“上天言好事,下界保平安”。

民间传说,灶神是玉皇大帝的儿子,主司一家人的平安福禄,并监察全家人的善行恶迹,到每年快年底时,作一总结并上天禀告玉皇大帝,让玉皇大帝赏罚。

现在因为灶台也不是过去烧柴火的土灶台,厨房里早已不再贴灶君神冯,这项风俗就这样随之悄然不见。

但是这个故事这个习俗还要非常有必要让孩子知道,同时我们还要时刻觉察自己的言行举止,多做善事好事。

“善有善报、恶有恶报”对灶君的奉祀,正是这种心态的表现。

腊月二十四

扫尘日

民谣说:“二十四,扫尘日。实际上从祭灶前后到年终,均为扫尘时间。扫尘日也叫“迎春日”。   

扫尘有两个意义,第一打扫屋子和清洁自身。从今天开始家家户户都要打卫生,屋里屋外、房前门后、犄角旮旯、清洗各种器具,拆洗被褥窗帘……

小时候过年,是我和妹妹最快乐、妈妈最忙碌的时候,我和妹妹也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。

最后,房间在妈妈的“魔力”下变得焕然一新、明窗净几,连空气中都洋溢着欢欢喜喜、干干净净的迎春气氛。

人们除了把房间打扫一遍,还会将身子从头到脚清理一遍。洗澡理发、清洁身体,总之过年事事都要讲究“新”气和干净,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新年的到来。

第二,扫尘寄托着人们祛病免灾,辞旧迎新的情感愿望,也有除“陈”(尘)布新的含义。

大扫除日,让孩子参与,培养孩子做家务的能力和意识。

以前看过一个TED上的演讲,演讲标题《Howtoraisesucessfulkids-withoutover-parenting》(如何在不过度育儿的前提下培养成功的孩子),这里面提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观点:在小的时候做家务干杂活,有助于孩子在未来的成功。

JulieLythcott-Haims在演讲中说到:“专业上的成功,也就是我们期望孩子达到的,取决于小时候做的家务杂活,越早开始(干家务)越好”

腊月二十五

磨豆腐

“腊月二十五,推磨做豆腐。”从腊月二十五开始,家家户户的厨房便开始忙碌起来说起来。

豆腐的“腐”与幸福的“福”谐音,因此豆腐代表着祈“福”。因豆腐与“头富”音相似,被寄予了新年要“富贵”的希望。

吃豆腐不光寓意好,豆腐的营养价值也比较好。豆腐软嫩细滑,老少皆宜。

尤其适合需要大量钙的老年人和孩子食用。豆腐中富含丰富的钙质,可以孩子孩子牙齿和骨骼生长,预防老年人骨质疏松。而且豆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,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、增进肌肉含量的作用。

今天,和孩子一起营造一个专属的“感恩时间”,给亲朋好友送祝福,以此激发孩子关心、关怀的情感,使他们拥有一颗感恩之心。

我和儿子今天给亲戚长辈送榆林豆腐,榆林豆腐是陕西省榆林市特产,榆林豆腐软中带韧,弹而不裂,我们都很喜欢吃,而且非常符合寓意。

腊月二十六

炖大肉

腊月二十六春节传统民俗“炖大肉”,杀猪割年肉。从今天开始,家家户户就要开始准备丰盛的年夜饭,“年肉”就要陆续“出锅”了。

年味在热气腾腾的年饭中逐渐生动了起来,越来越浓。

二十六要吃一顿红烧肉,因为肉本身就代表着富裕,而红烧肉则更能表示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。

当然吃“年肉”除了红烧肉,还可以炖羊肉、炖牛肉、烤叉烧……

过年大鱼大肉比较多,一定要记得饮食营养均衡,年饭中要有粗有细、有荤有素、有凉有热、有干有稀,才是好的年饭,才能满足家人们的不同口味。

腊月二十七

宰大鸡

民谣中有:“腊月二十七,杀只鸡”的说法。“鸡”同“吉”,有吉利、吉祥如意的意思。

小时候,二十七杀鸡,我总是嘴馋的想在这一天吃,奶奶告诉我这一天杀鸡炖鸡是有讲究的,不能在二十七这一天吃,而是要放置到除夕的时候才能够吃,而且还不能一下子吃完,需要天天吃才能够大吉大利。

随着奶奶的离去,我们家也没有了这一天杀鸡的风俗了,但是奶奶将生活中智慧和勤劳的态度却永远地传递给了我。

二十七的时候也有“赶大集”的说法,在这一天要把过年需要的物品都准备齐全,类似鞭炮、坚果、对联等要购买齐全。

腊月二十八、二十九

把面发、蒸馒头

腊月二十八的民谣有“腊月二十八,把面发”,就是二十八这天各家各户是要开始准备主食。准备正月初一到十五的主食,这天开始蒸枣花、蒸馒头。

老理儿说,初一到初五不能动火蒸馒头和炒菜,所以要在大年二十八二十九这两天做主食。

原因是因为蒸与争谐音,炒与吵谐音,炸与炸(四声)谐音,均属不吉利,所以要在年前蒸够全家吃上一个星期左右的馒头,这叫隔年吃。

让孩子参与到食物的选择和烹饪中,让孩子亲眼看到面粉、酵母是怎样变成馒头的,当孩子对食物了解越多,参与越多,吃的时候就会越爱吃,。

自己动手做了馒头之后,孩子们知道了馒头不是天然“生长”在超市里的食物,更懂得了食物的来之不易。

写在最后

春节是中国人最高的仪式感,有它在我们才能找到家的方向。

别让春节在我们手中丢掉,让孩子觉得过年和平时没有什么两样。

传承有年味的文化,是一个家庭的、精神、核心,就是这些看似琐琐碎碎但却刻骨铭心的家庭小传统,一直温暖孩子,陪伴着孩子成长。

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xingyijk.com/afhpz/5506.html

当前时间:


冀ICP备2020029241号-23